第一折
(冲末鲁肃上,云)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小官姓鲁,名肃,字子敬。见在吴王麾下为中大夫之职。想当日俺主公孙仲谋占了江东,魏王曹操占了中原,蜀王刘备占了西川。有我荆州,乃四冲用武之地,保守无虞,分天下为鼎足之形。想当日周瑜死于江陵,小官为保,劝主公以荆州借与刘备,共拒曹操。主公又以妹妻刘备。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我今欲索取荆州,料关公在那里镇守,必不肯还我。今差守将黄文,先设下三计,启过主公,说:关公韬略过人,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之上游,不如索取荆州。今据长江形势,第一计:趁今日孙、刘结亲,已为唇齿,就江下排宴设乐,修一书以贺近退曹兵,玄德称主于汉中,赞其功美,邀请关公江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若渡江赴宴,就于饮酒席中间,以礼索取荆州。如还,此为万全之计;倘若不还,第二计:将江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不放关公渡江回去。淹留日久。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更不与呵,第三计:壁衣内暗藏甲士!酒酣之际,击金钟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关公,囚于江下。此人是刘备股肱之臣,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还益州;如其不然,主将既失,孤兵必乱,乘势大举,觑荆州一鼓而下,有何难哉!虽则三计已定,先交黄文请的乔公来商议则个。(正未乔公上,云)老夫乔公是也。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想玄德未济时,曾问俺东吴家借荆州为本,至今未还。鲁子敬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发;今日令人来请老夫,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我想汉家天下,谁想变乱到此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俺本是汉国臣僚。汉皇软弱;兴心闹,惹起那五处兵刀,并董卓,诛袁绍。
【混江龙】止留下孙、刘、曹操,平分一国作三朝。不付能河清海晏,雨顺风调;兵器改为农器用,征旗不动酒旗摇;军罢战,马添膘;杀气散,阵云消;为将帅,作臣僚;脱金甲,着罗袍;则他这帐前旗卷虎潜竿,腰间剑插龙归鞘。人强马壮,将老兵骄。(云)可早来到也。左右报复去,道乔公来了也。(卒子报云)报的大夫得知:有乔公来到了也。(鲁云)道有请。(卒云)老相公,有请!(末见鲁,云)大夫,今日请老夫来,有何事干?(鲁云)今日请老相公,别无甚事,商量索取荆州之事。(末云)这荆州断然不可取!想关云长好生勇猛,你索荆州呵,他弟兄怎肯和你甘罢?(鲁云)他弟兄虽多,兵微将寡。(末唱)
【油葫芦】你道"他弟兄虽多兵将少",(云)大夫、你知博望烧屯那一事么?(鲁云)小官不知,老相公试说则。(末唱)赤紧的将夏侯惇先困了。(云)这隔江斗智你知么?(鲁云)隔江斗智,小官知便知道,不得详细,老相公试说则。(末唱)则他那周瑜、蒋干是布衣交,那一个股肱臣诸葛施韬略,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云)赤壁鏖兵,那场好厮杀也!(鲁云)小官知道。老相公再说一遍者。(末云)烧折弓驽如残苇,燎尽旗幡似乱柴。半明半暗花腔鼓,横着扑着伏兽牌。带鞍带辔烧死马,有袍有铠死尸骸。哀哉百万曹军败,个个难逃水火灾!(唱)那军多半向火内烧,三停在水上漂。若不是天交有道伐无道,这其间吴国尽属曹。
(鲁云)曹操英雄智略高,削平僭窃篡刘朝。永安宫里擒刘备,铜雀春深锁二乔。(唱)
【天下乐】你道是"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三朝、恰定交,不争咱一日错便是一世错……(鲁云)俺这里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量他到的那里!(末唱)你则待要行霸道,你待要起战讨。(鲁云)我料关云长年迈,虽勇无能。(末唱)你休欺负关云长年纪老。
(云)收西川一事,我说与你听。(鲁云)收西川一事,我不得知。你试说一遍。(末唱)
【那吒令】收西川白帝城,将周瑜来送了。汉江边张翼德,将尸骸来当着。船头上鲁大夫,几乎间唬倒。你待将荆州地面来争,关云长听的闹,他可便乱下风雹。
(鲁云)他便有甚本事?(末唱)
【鹊踏枝】他诛文丑逞粗躁,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鲁云)想赤壁之战,我与刘备有恩来。(末唱)那时间相看的是好,他可便喜孜孜笑里藏刀。
(鲁云)他若与我荆州,万事罢论;若不与荆州呵,我将他一鼓而下。(末云)不争你举兵呵,(唱)
【寄生草】幸然是天无祸,是咱这人自招。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曹操?你须知南阳诸葛应难料!(鲁云)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末唱)你则待千军万马恶相持,全不想生灵百万遭残暴!
(鲁云)小官不曾与此人相会;老相公,你细说关公威猛如何?(末云)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唱)
【金盏儿】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了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挡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
(鲁云)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条妙计索取荆州。(末云)是那三条妙计?(鲁云)第一计:趁今日孙、刘结亲,以为唇齿,就于江下排宴设乐,作书一封,以贺近退曹兵,玄德称主于汉中,赞其功美,邀请关公江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若渡江赴宴,就于饮酒中间,以礼索取荆州。如还,此为万全之计;如不还,第二计:将江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不放关公回还。淹留日久,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更不与呵,第三条计:壁衣内暗藏甲士,酒酣之际,击金钟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关公,囚于江下。此人乃是刘备股肱之臣,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归益州;如其不然,主将既失,孤兵必乱,领兵大举,乘机而行,觑荆州一鼓而下,有何难哉!这三条计决难逃。(末云)休道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亦近不的他。(唱)
【金盏儿】你道是"三条计决难逃";一句话不相饶,使不的武官粗懆文官狡。(鲁云)关公酒性如何?(末唱)那汉酒中劣性显英豪,圪塔的揪住宝带,没揣的举起钢刀。(鲁云)我把岸边战船拘了。(末唱)你道是岸边厢拘了战船,(云)他若要回去呵,(唱)你则索水面上搭座浮桥!
(鲁云)老相公不必转转议论,小官自有妙策神机。乘此机会,荆州不可不取也。(末云)大夫,你这三条计,比当日曹公在灞陵桥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关云长之手。(鲁云)小官不知。老相公试说一遍我听咱。(末唱)
【尾声】曹丞相将送路酒手中擎,饯行礼盘中托,没乱煞侄儿和嫂嫂。曹孟德心多能做小,关云长善与人交。早来到灞陵桥,险唬杀许褚、张辽;他勒着追风骑,轻轮动偃月刀。曹操有千般计较,则落的一场谈笑。(云)关云长道:"丞相勿罪!某不下马了也。"(唱)他把那刀尖儿斜挑锦征袍。(下)(鲁云)黄文,你见乔公说关公如此威风,未可深信。俺这江下,有一贤士,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此人与关公有一面之交,就请司马先生为伴客,就问关公平昔智勇谋略,酒中德性如何。黄文,就跟着我去司马庵中相访一遭去。(下)
第二折
(正末扮司马徽领道童上,未云)贫道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道号水鉴先生。想汉家天下,鼎足三分。贫道自刘皇叔相别之后,又是数载。贫道在此江下结一草庵,修行办道,是好悠哉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本是个钓鳌人,到做了扶犁叟;笑英布、彭越、韩侯。我如今紧抄定两只拿云手,再不出麻袍袖。
【滚绣球】我则待要聚村叟,会诗友,受用的活鱼新酒,问甚么瓦钵瓷瓯。推台不换盏,高歌自掴手;任从他阴晴昏昼,醉时节衲被蒙头。我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煞人间万户侯,自在优游。(云)道童,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道童云)理会的。(鲁肃上,云)可早来到也,接了马者。(见道童科,鲁云)道童,先生有么?(童云)俺师父有。(鲁云)你去说:鲁子敬特来相访。(童云)你是紫荆?你和那松木在一搭里。我报师父去。(见末,云)师父弟子孩儿……(末云)这厮怎么骂我!(童云)不是骂;师父是师父,弟子是徒弟,就是孩儿一般。师父弟子孩儿……(末云)这厮泼说?有谁在门首?(童云)有鲁子敬特来相访。(末云)道有请。(童云)理会的。(童出见鲁,云)有请!(鲁见末科)(末云)稽首。(鲁云)区区俗冗,久不听教。(末云)数年不见,今日何往?(鲁云)小官无事不来,特请先生江下一会。(末云)贫道在此江下修行,方外之士,有何德能,敢劳大夫置酒张筵?(唱)
【倘秀才】我又不曾垂钓在磻溪岸口,大夫也,我可也无福吃你那堂食玉酒;我则待溪山学许由。(云)大人请我呵,再有何人?(鲁云)别无他客,止有先生故友寿亭侯关云长一人。(末唱)你道是旧相识寿亭侯,和咱是故友。
(云)若有关公,贫道风疾举发,去不的!去不的!(鲁云)先生初闻鲁肃相邀,慨然许诺;今知有关公,力辞不往,是何故也?想先生与关公有一面之交,则是筵间劝几杯酒。(末唱)
【滚绣球】大夫,你着我筵前劝几瓯,那汉劣性怎肯道折了半筹?(鲁云)将酒央人,终无恶意。(末唱)你便休题安排着酒肉,他怒时节目前见鲜血交流。你为汉上九座州,我为筵前一醉酒,(云)大夫,你和贫道,(唱)咱两个都落不的完全尸首。(鲁云)先生是客,怕做甚么?(末唱)我做伴客的少不的和你同病同忧。(鲁云)我有三条计索取荆州。(末唱)只为你千年勋业三条计,我可甚"一醉能消万古愁",提起来魂魄悠悠。
(鲁云)既是先生故友,同席饮酒何妨?(末云)大夫既坚意要请云长,若依的贫道两三桩儿,你便请他;若依不得,便休请他。(鲁云)你说来,小官听者。(末云)依着贫道说,云长下的马时节,(唱)
【倘秀才】你与我躬着身将他来问候。(云)你依的么?(鲁云)关云长下的马来,我躬着身问候。不打紧,也依的。(未唱)大夫,你与我跪着膝连忙的劝酒;饮则饮、吃则吃、受则受。道东呵随着东去,说西呵随着西流。(云)这一桩儿最要紧也!(唱)他醉了呵你索与我便走。
(鲁云)先生,关公酒后德性如何?(末唱)
【滚绣球】他尊前有一句言,筵前带二分酒,他酒性躁不中撩斗,你则绽口儿休提着索取荆州。(鲁云)我便索荆州有何妨?(末云)他听的你索取荆州,(唱)他圆睁开丹凤眸,轻舒出捉将手;他将那卧蚕眉紧皱,五蕴山烈火难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安排着走;他若是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
(鲁云)先生不须多虑,鲁肃料关公勇有余而智不足。到来日我壁间暗藏甲士,擒住关公,便插翅也飞不过大江去。我待要先下手为强。(末云)大夫,量你怎生近的那关云长?(唱)
【倘秀才】比及你东吴国鲁大夫仁兄下手,则消得西蜀国诸葛亮先生举口,奏与那有德行仁慈汉皇叔。那先生抚琴霜雪降,弹剑鬼神愁,则怕你急难措手。
(鲁云)我观诸葛亮也小可。除他一人,也再无用武之人。
(末云)关云长他弟兄五个,他若是知道呵,怎肯和你甘罢!
(鲁云)可是那五个?(末唱)
【滚绣球】有一个黄汉升猛似彪;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有一个马孟起,他是个杀人的领袖;有一个莽张飞,虎牢关力战了十八路诸侯,骑一匹毕月乌,使一条丈八矛,他在那当阳坂有如雷吼,喝退了曹丞相一百万铁甲貔貅,他瞅一瞅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伙怎肯干休!(鲁云)先生若肯赴席呵,就与关公一会何妨?(末云)大夫,不中,不中!休说贫道不曾劝你。(唱)
【尾声】我则怕刀尖儿触抹着轻犛了你手,树叶儿提防打破我头。关云长千里独行觅二友,匹马单刀镇九州;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兽。轻举龙泉杀车胄,怒扯昆吾坏文丑;麾盖下颜良剑标了首,蔡阳英雄立取头。这一个躲是非的先生决应了口,那一个杀人的云长,(云)稽首。(唱)我更怕他下不的手!(末下)
(道童云)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你要索取荆州,不来问我?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那荆州来。(鲁云)道童,你师父不去,你去走一遭去罢。(童云)我下山赴会走一遭去,我着老关两手送你那荆州、(唱)
【隔尾】我则待拖条藜杖家家走,着对麻鞋处处游。(云)我这一去,(唱)恼犯云长歹事头,周仓哥哥快争斗,轮起刀来劈破了头,唬的我恰便似缩了头的乌龟则向那汴河里走。(下)
(鲁云)我听那先生说了这一会,交我也怕上来了。我想三条计已定了,怕他怎的?黄文,你与我持这一封请书,直至荆州,请关公去来。着我知道,疾去早来者。(下)
第三折
(正末扮关公领关平、关兴、周仓上,云)某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解良人也。见随刘玄德,为其上将。自天下三分,形如鼎足:曹操占了中原;孙策占了江东;我哥哥玄德公占了西蜀。着某镇守荆州,久镇无虞。我想当初楚汉争锋,我汉皇仁义用三杰,霸主英雄凭一勇。三杰者,乃萧何、韩信、张良;一勇者,暗呜叱咤,举鼎拔山、大小七十余战,逼霸主自刎乌江。后来高祖登基,传到如今,国步艰难,一至于此!(唱)
【中吕】【粉蝶儿】那时节天下荒荒,恰周、秦早属了刘、项,分君臣先到咸阳。一个力拔山,一个量容海,他两个一时开创。想当日黄阁乌江,一个用了三杰,一个诛了八将。
【醉春风】一个短剑下一身亡,一个静鞭三下响。祖宗传授与儿孙,到今日享、享。献帝又无靠无依,董卓又不仁不义,吕布又一冲一撞。
(云)某想当日,掩弟兄三人,在桃园中结义,宰白马祭天,宰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唱)
【十二月】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关某在蒲州解良,更有诸葛在南阳;一时出英雄四方,结义了皇叔、关、张。
【尧民歌】一年三谒卧龙网,却又早鼎分三足汉家邦。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我关某匹马单刀镇荆襄。长江,今经几战场,却正是后浪催前浪。(云)孩儿,门首觑者,看甚么人来。(关平云)理会的。(黄文上,云)某乃黄文是也。将着这一封请书,来到荆州,请关公赴会。早来到也。左右,报复去:有江下鲁子敬,差上将拖地胆黄文,持请书在此。(平云)你则在这里者,等我报复去。(平见正末,云)报的父亲得知:今有江东鲁子敬,差一员首将,持请书来见。(正末云)着他过来。(平云)着你过去哩。(黄文见科)(正末云)兀那厮甚么人?(黄慌云)小将黄文。江东鲁子敬,差我下请书在此。(正末云)你先回去,我随后便来也。(黄文云)我出的这门来。看了关公英雄一个神道相。鲁子敬,我替你愁哩!小将是黄文,特来请关公。髯长一尺八,面如挣枣红。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斤。脖子里着一下,那里寻黄文?来便吃筵席,不来豆腐酒吃三钟。(下)(正末云)孩儿,鲁子敬请我赴单刀会,走一遭去。(平云)父亲,他那里筵无好会,则怕不中么?(正末云)不妨事。(唱)
【石榴花】两朝相隔汉阳江,上写着道"鲁肃请云长"。安排筵宴不寻常,休想道"画堂别是风光"。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酿,他安排着巴豆、砒霜!玳筵前摆列着英雄将,休想肯"开宴出红妆"。
【斗鹌鹑】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若说那重意诚心更休想,全不怕后人讲。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
(平云)那鲁子敬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又兵多将广,人强马壮。则怕父亲去呵,落在他彀中。(正末唱)
【上小楼】你道他"兵多将广,人强马壮";大丈夫敢勇当先,一人拚命,万夫难当。(平云)许来大江面,俺接应的人,可怎生接应?(正末唱)你道是隔着江,起战场,急难亲傍;我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平云)你孩儿到那江东,旱路里摆着马军,水路里摆着战船,直杀一个血胡同。我想来,先下手的为强。(正末唱)
【幺篇】你道是先下手强,后下手殃。我一只手揪住宝带,臂展猿揉,剑掣秋霜。(平云)父亲,则怕他那里有埋伏。(正末唱)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云)单刀会不去呵,(唱)小可如千里独行,五关斩将。
(云)孩儿,量他到的那里?(平云)想父亲私出许昌一事,您孩儿不知,父亲慢慢说一遍。(正末唱)
【快活三】小可如我携亲侄访冀王,引阿嫂觅刘皇,灞陵桥上气昂昂,侧坐在雕鞍上。
【鲍老儿】俺也曾挝鼓三冬斩蔡阳,血溅在沙场上。刀挑征袍出许昌,险唬杀曹丞相。向单刀会上,对两班文武,小可如三月襄阳。
(平云)父亲,他那里雄赳赳排着战场。(正末唱)
【剔银灯】遮莫他雄赳赳排着战场,威凛凛兵屯虎帐,大将军智在孙、吴上。马如龙,人似金刚;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提起厮杀呵磨拳擦掌。
【蔓菁菜】他便有快对付能征将,排戈戟,列旗枪,对仗,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
(云)孩儿,与我准备下船只,领周仓赴单刀会走一遭去。(平云)父亲去呵,小心在意者!(正末唱)
【尾声】须无那临潼会秦穆公,又无那鸿门会楚霸王,遮莫他满筵人列着先锋将,小可如百万军刺颜良时那一场嚷。(下)
(周仓云)关公赴单刀会,我也走一遭去。志气凌云贯九霄,周仓今日逞英豪。个个开弓并蹬驽,人人贯甲与披袍。旌旗闪闪龙蛇动,恶战英雄胆气高。假饶鲁肃千条计,怎胜关公这口刀!赴单刀会走一遭去也。(下)(关兴云)哥哥,父亲赴单刀会去了,我和你接应一遭去。大小三军,跟着我接应父亲去。到那里古剌剌彩磨征旗,扑冬冬画鼓凯征鼙,齐臻臻枪刀如流水,密匝匝人似朔风疾。直杀的苦淹淹尸骸遍郊野,哭啼啼父子两分离。恁时节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吟吟齐和凯歌回。(下)(关平云)父亲兄弟都去也,我随后接应走一遭去。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驽上弦,刀剑出鞘,人人敢勇,个个威风。我到那里:一刃刀,两刃剑,齐排雁翅;三股叉,四楞锏,耀日争光;五方旗,六沉枪,遮天映日;七稍弓,八楞棒,打碎天灵;九股索,红绵套,漫头便起;十分战,十分杀,显耀高强。俺这里雄兵浩浩渡长江,汉阳两岸列刀枪。水军不怕江心浪,旱军岂惧铁衣郎!关公杀入单刀会,显耀英雄战一场。匹马横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大小三军,跟着我接应父亲走一遭去。(下)
第四折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小官鲁子敬是也。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正末关公引周仓上,云)周仓,将到那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正末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呵!(唱)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云)却早来到也,报复去。(年报科)(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正末云)量某有何德能,着大夫置酒张筵?既请必至。(鲁云)黄文,将酒来。二公子满饮一杯。(正末云)大夫饮此杯。(把盏科)(正末云)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鲁云)过日月是好疾也。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正末唱)
【胡十八】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却又早老也。开怀的饮数杯,(云)将酒来。(唱)尽心儿待醉一夜。(把盏科)(正末云)你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么?(鲁云)既然将军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借物不还者谓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材,通练兵书,习《春秋》、《左传》,济拔颠危,匡扶社稷,可不谓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觑曹操若仇雦,可不谓之义乎?辞曹归汉,弃印封金,可不谓之礼乎?坐服于禁,水淹七军,可不谓之智乎?且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少个"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个"信"字,无出君侯之右也。(正末云)我怎生失信?(鲁云)非将军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末云)我哥哥怎生失信来?(鲁云)想昔日玄德公败于当阳之上,身无所归,因鲁肃之故,屯军三江夏口。鲁肃又与孔明同见我主公,即日兴师拜将,破曹兵于赤壁之间。江东所费巨万,又折了首将黄盖。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借荆州以为养军之资;数年不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正末云)你请我吃筵席来那,是索荆州来?(鲁云)没、没、没,我则这般道。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正末唱)
【庆东原】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览古,分甚枝叶?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番成吴、越!
(鲁云)将军原来傲物轻信!(正末云)我怎傲物轻信?(鲁云)当日孔明亲言:破曹之后,荆州即还江东。鲁肃亲为代保。不思旧日之恩,今日恩变为仇,犹自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圣人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今将军全无仁义之心,枉作英雄之辈。荆州久借不还,却不道"人无信不立"!(正末云)鲁子敬,你听的这剑戒么?(鲁云)剑戒怎么?(正末云)我这剑戒,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鲁云)没、没,我则这般道来。(正末云)这荆州是谁的?(鲁云)这荆州是俺的。(正末云)你不知,听我说。(唱)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王允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鲁云)那里甚么响?(正末云)这剑戒二次也。(鲁云)却怎么说?(正末云)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呈。吾当摄到,鲁肃休惊。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唱)
【雁儿落】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得胜令】则是条龙向鞘中蛰,唬得人向座间躲。今日故友每才相见,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鲁子敬听者,你内心休乔怯,畅好是随邪,休怪我十分酒醉也。
(鲁云)臧宫动乐。(臧宫上,云)天有五星,地攒五岳。人有五德,乐按五音。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五岳者;常、恒、泰、华、嵩。五德者:温、良、恭、俭、让。五音者:宫、商、角、徵、羽。(甲士拥上科)(鲁云)埋伏了者。(正未击案,怒云)有埋伏也无埋伏?(鲁云)并无埋伏。(正末云)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做击案科)(鲁云)你击碎菱花。(正末云)我特来破镜!(唱)
【搅筝琶】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云)当着我的,呵呵!(唱)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闪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鲁云)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黄文云)将军,有埋伏哩。(鲁云)迟了我的也。(关平领众将上,云)请父亲上船,孩儿每来迎接哩。(正末云)鲁肃,休惜殿后。(唱)
【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下)
题目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穀梁传》即《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可能还经汉代人改易或增附。《逸周书》今今本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注。各篇的篇名均赘“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
本书凡十六卷,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明崇祯十七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本书编年为纲,杂以纪事本末、传记形式。各卷按年分事记述,但编年不编月,有些事目中,又多以事件为题,也有传记、章奏、诗文。每卷几乎都有“志异”,专记星象变化和天灾异象。
《五代史阙文》为宋朝作者王禹偁所著。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
《东观奏记》三卷,唐裴庭裕撰。庭裕一作廷裕,字膺馀,闻喜人,官右补阙。其名见《新书。宰相世系表》,所谓裴氏东眷者也。王定保《摭言》,称其乾宁中在内廷,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其事迹则无可考焉。其书专记宣宗一朝之事。前有《自序》,称上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奏选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
《明季北略》是由计六奇编写的书籍。记载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清初无锡计六奇(1622~?)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江苏无锡人。全书共二十四卷,起自明万历二十三(159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明崇祯十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分年记事,于崇祯一朝尤详。李自成入京后史事,几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取材广泛,记事有序。
本书成书于康熙初年,上距明亡为时不久,史事大多无误,但也有传闻、迷信不实之处。
《十七史百将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名将的传记。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南宋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张预(字公立)用了数年时间编写的。他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编写他们的传记。此书是按照《孙子兵法》的思想编写的,后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皇甫谧著一本高士传,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著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华。现存的《高士传》分上、中、下三卷,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96人。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吴越春秋》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大唐西域记》,地理史籍,又称《西域记》,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蛮书》为唐朝时樊绰所著的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共十卷。
《都城纪胜》,南宋笔记,作者是耐得翁(生卒年不详),姓赵,当为南宋宁宗、理宗时人,其身世事迹无考。作者曾寓游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根据耳闻目睹的材料仿效《洛阳名园记》,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写成该书。
《岭外代答》刊刻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 淳熙中官桂林通判。系随事条录见闻。东归后因问岭外事者甚多,书以代答,故名。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麦加)、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马格里布,即今北非一带)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三事忠告”是《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牧民忠告》系张养浩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张养浩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张养浩任参议中书省时著,分修身、有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读通鉴论》是明代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