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次韵
刘鹗 〔清代〕
有客惭毛遂,何人荐马周?霜枮铜雀砚,风冷木绵裘。
徐孺无悬榻,元龙不筑楼。好将閒岁月,乘兴觅糟丘。
题聂侯所藏美人图
纨扇将题若有思,芭蕉阴里立多时。精神飞度君王侧,不觉忘形下笔迟。
寄义士吴元良
几年四野龙蛇斗,嗟子勤王独至今。曾为忧民添白发,屡从杀贼见丹心。
当思臣节如山重,更忆君恩似海深。善恶贻名宜慎择,倚楼西望为长吟。
偶题二首 其二
峤南何似八九月,暑气著人如火烧。近午炎光几夺目,此时厉气正生苗。
但教节饮神应旺,尚觉宽心脉自调。但得太平开岭海,归寻旧隐老渔樵。
元宵,奉邀使客张鹏飞照磨过官署小酌
北走南奔今日苦,东涂西抺少年曾。何妨过此共明月,勿谓乱来无好灯。
天上鳌山空入梦,城中竹叶谩为棚。九城风景虽寥落,颇觉承平气象增。
题宗性性庵
至理俱明彻,澄澄海不波。尚须妨蔽诱,直欲致中和。
水面风光好,天心月色多。是庵清兴足,随意得婆娑。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三
五百健儿乘锐出,十三个贼一时来。行粮功赏俱乌有,兴尽翻然解贼回。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三十四
生民憔悴可痛哭,无处告诉只颠狂。更看消息还何似?亦复东风到五羊。
夜坐有感四首 其四
大厦将倾日,徒劳一木擎。揆时难与祸,避位敢忘君?
无术能平寇,持威谩张军。中宵时念此,老气欲干云。
题寄曹溪禅寺并东南山长老三首 其二
诏持玉节遍咨询,岭海重来白发新。济世不存菩萨行,当年徒见宰官身。
痛怜世外何多劫,远想山中别有春。寄语堂头大和尚,何当握手话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