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佚名 佚名〔南北朝〕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
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注释
罗帐:闺房中卧榻前挂着的绸缎幔帐,这里指的是窗帘。
寄情千里光:让皎洁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诗的第一句“秋风入窗里”,以朴素本色的口语,写出日常生活极为平常的景象。“秋风”这一意象所特具的萧瑟感和时序易迁,给思妇带来的感触是不难想见的。尤其是“入窗里”三个字,仿佛将秋风那股萧瑟寒凉之气也带入了室内,弥漫于整个闺房。虽未明写思妇的感触,但由此引起的凄寂感固可意合。紧接着第二句,仿佛又只是写极平常的风起帐飘的景象。但罗帐的意象本与夫妻爱情生活密切相关,罗帐飘扬的动象,往往更具有这方面的暗示。可是,如今当秋风入窗、罗帐飘扬之时,这个室内却显得分外空寂,往日双方深情蜜意、鱼水谐和的象征物——罗帐,由于人在千里之外,此刻竟成为触景生悲的媒介物了。这就自然引出了三、四二句。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有瞥见风飘罗帐到仰头看月,视线由室内移至室外。这本是思妇不假思索而不自觉的目光转换,但在“看月”的过程中,却不由自主地产生连翩浮想。明月光照千里,分隔两地的离人皆可看到它,而且把它看作传递相思的凭籍,在“仰头看明月”的过程之间,思妇已然思扬千里、心飞向远方的亲人;但“隔千里兮共明月”,双方空间的遥隔又使相思之情更为强烈。因此,又进一步产生“寄情千里光”的愿望:既然彼此同在一轮明月的光照之下,想必也能托此“千里光”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千里之外的远人吧!这个想象极为新奇,也极自然而优美。引起思绪的外物(明月),在女主人公感情的酿化之下,此刻竟成了寄情的载体。由于明月的光波柔和清亮似水,在形态、质感上,与女子相思怀远的柔情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把它化为“寄情”的载体,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全篇只写了秋风、罗帐和明月这三种物象,但是由于它们作为诗歌意象,各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的色彩,都与思妇怀远之情有着关联,因此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情调幽美、意境悠远的艺术境界。它有一般民歌的清新明朗、朴素自然,却跟它们在表情上勾画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哀婉的气氛,很好地体现了古乐府民歌那种清新浅近风格,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赏析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赏析

九日寄微之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眼暗头风事事妨,绕篱新菊为谁黄。
闲游日久心慵倦,痛饮年深肺损伤。
吴郡两回逢九月,越州四度见重阳。
怕飞杯酒多分数,厌听笙歌旧曲章。
蟋蟀声寒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赵秉文赵秉文 〔元代〕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赏析

【双调】湘妃怨_集句几年无

薛昂夫薛昂夫 〔元代〕

集句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人间纵有伤心处,也不到刘伶坟上土,醉乡中不辨贤愚。对风流人物,看江山画图,便醉倒何如?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虞集 〔元代〕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