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代东门行

鲍照 鲍照〔南北朝〕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受伤禽鸟畏惧惊弦,倦行旅客厌倦离声。
离歌之声令客伤情,送着行者皆都涕零。
涕泣交流肝肠断绝,即将离去再做别语。
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
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已晚。
路旁人家掩门长卧,远行游子刚吃晚餐。
野风呼号吹动草木,远行游子肝肠寸断。
吃梅常常苦于味酸,穿戈每每苦于凉寒。
徒有音乐高朋满座,怀忧之人不能展颜。
放声高歌聊以自宽,愈发引起愁绪万端。

注释
伤禽:为箭所伤的飞禽。这里用的是更赢射雁的故事。《战国策。楚策》记载:更赢以无箭的空弓射得了一只大雁,他说他罚邰希葜那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伤口痛,鸣声悲是因为失了群。在这种情况下,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高飞,于是由于伤口的剧痛而掉了下来。恶(wù):厌恶。弦惊:弓弦放开时发出的声响。
倦客:倦游之人。离声:离歌之声。
断客情:即伤客心,使行人伤心。
宾:宾客,指送行者。御:侍者。
心断绝:肠断心碎,以喻悲痛到了极点。去:离去。诀:话别。
一息:喘息之间,顷刻。不相知:指不在一起。
征驾:远行的车子。
杳杳(yǎo):深远幽暗的样子。
闺:闺门,内室之门。
夜中:夜半。夜(yì):用作动词,穿的意思。饭:用作动词,用饭。
梅:梅子。
葛:葛布,一种做单衣用的夏布,用葛茎的纤维织成。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指音乐。解颜:开颜,指欢笑。这二句是说空有满座的人演奏乐曲,也不能使愁人心情快乐。
忧人:即指游子。不解颜:欢笑不起来。
弥:益,更加。恨:遗憾,不满意。端:头绪。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第161页
2、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第149页

创作背景

  从诗中的忧乱之旨看,此诗殆作于临海王子顼作乱征兆已显之时,此为泰始二年(466年鲍照此作伤离别,与原题旨稍有不同,但也是在原题旨的基础上的发挥,是诗人长期在动乱社会中的痛苦哀叹,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郁闷。

参考资料:

1、胡大雷.谢灵运鲍照诗选:中华书局,2005:第132页

赏析

  诗的前六句写离别时的送别场面,运用顶真修辞手法,将这几句一线贯穿。接连出现两个“离声”和“涕零”。增强了诗的缠绵悱恻之情。给诗定了沉郁的基调。诗的首句,借用惊弓之鸟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恶离声”——久倦羁旅的游子最厌恶、最害怕的便是离歌之声,勾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为突出其表达效果,连用两个“恶”字来充分烘托游子极度厌恶、畏忌远行的气氛,既增强了类比性,也加重了感情色彩。但是,“恶”之偏至,这就是人世间之所以有不幸的一个原因吧。第三句的开头便用“离声”二字顶上,声情之急,节奏之紧,直令人难以喘息。“离声”一出,不仅去者伤情,就连送行的宾客和驾车的仆夫亦不禁潸然泪下,诚所谓“一曲离歌两行泪”,“天涯去住各沾巾”。此情此境,行子更难自持,只见他伤心落泪,挥泪而去,去去又回,依依话别。这几句由声而写到情,由己之情写到宾御之情,由宾御之情再回到己之情,回环往复,层层递进,把那种两情互感的情绪、场景和气氛,表现得一气贯注,淋漓尽致,以上将离情写足。下面两句说片刻的分离都会使人难受,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久别离呢。叙议结合指出如此离伤的原因。应该说这个议论也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所以谭元春说它“甚真甚真,有情人之言”(《古诗归》)。因果相依,不着痕迹地为诗的上一段作了小结。同时,“异乡别”又为下一段写离乡远行之况作了准备。这种“住而未住”、“藕断丝连”的转接方式,很像词中的“过片”。可以想见词中的一些艺术手法,在诗人的创作中早有实践,只不过没有明确地上升为一种文学形式(词)中的自觉的艺术法则。

  诗的第二段说车儿在漫漫长途上远行,颠簸摇晃了一天,又是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眼看周围的人家都掩门入睡了,可是远行的游子直到半夜才盼得一顿晚餐。黑夜里,听着野风呼号,草木哀鸣,更令人肝肠寸断。这几句由白天而写到夜晚,其间有人、有事、有景、有情,脉络清晰,丰而不杂,将行役之苦写得历历在目。“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两句引向对游子征途中苦难生活的描述。“遥遥征驾远”以下六句,游子驱车不停地走向遥远的地方,白日杳杳又到傍晚了。这个时候,在家的人早已关起门来唪觉,而在外的游子,午夜还在做饭。野外的寒风吹动草木,发出萧萧的声响,游子不由悲从心生,肝肠欲断。诗人这几句诗,写出了漂泊天涯,流浪江湖游子的真实感受。“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两句,诗人运用平常的事物,从衣、食这两个角度做比,写出游子在外的“酸”、“苦”,耐人寻味。这里突然插入两个比喻——吃梅总觉得酸,穿着葛麻布衣总是难以御寒的——这必然之理人人皆懂,然其酸、寒之状,他人难言,而只有食者、衣者自知。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必然”与“自知”。行役之苦,只有行子自知,自伤自苦,真切深刻,更为感人;而“必然”又为下文设置了前提,食梅苦酸,衣葛苦寒,一如人情苦别,乃事之必然,无法回避。即使在宾朋满座,丝竹盈耳之时,忧伤的游子亦无法表现出一丝欢颜,正是“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张谓《送人使河源》)。有时候自己也想长歌自慰,但其结果呢,只有引来更深长的愁恨。这就意味着不论客观环境如何,亦不论主观努力如何,行子之愁,愁不可销。诗人总是力图透过离愁表象的描述,以回折顿挫的笔法,将诗思引向更深刻更概括的情理之中;诗中的比喻用得灵活生动、自然贴切,有的能领起全篇,有的则能网络上下,在情理表达,叙事逻辑,章法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四句诗人满腹忧愁,坐于席上,即便丝竹满座,仍不能忘掉忧愁。要唱辞长歌来聊以自慰,哪知更牵动起心中的悲苦。可这仅仅是“长恨”的开始,日后苦难“万端”会源源不断涌来,腹中悲苦,难于化解,足见其悲苦之深重。

  诗歌开篇就用了一个新奇惊人的比喻,把疲于奔波的人对再一次起程比为惊弓之鸟。鸟是因为身体受伤,而人则是心里受伤。因此,当受伤的心再一次听到别离之声,立时紧张而痛苦,完全没有宴饮的心情。再想到自己别离后的遥遥征程,曾经奔波的情景一时跳入脑海。而在傍晚时分,更是令人心碎。别离之后,一边是亲友家人的无尽孤独,一边是游子茫茫的征途。想到这些,再好的东西,都无法下咽,再动听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那忧伤的心情,那痛苦的脸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开解了。最后,诗人说,本想振作起来,唱一支歌,自我宽慰,但未曾想到,长歌未尽,憾恨之心再起。这首诗诗人巧妙化用典故,合理运用顶真修辞渲染烘托气氛,格调沉郁,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740页
2、蔡景仙.汉魏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第271页
3、郑国周.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第135页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风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赏析 注释 译文

乔山人善琴

徐珂徐珂 〔清代〕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赏析

【双调】水仙子_访梅孤山苍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访梅孤山

苍苔封了岁寒枝,翠袖闲来日暮时,黄昏说尽平生事。西湖林处士,想当年鹤骨松姿。花下孤山寺,水边新月儿,慰我相思。

湖上晚归二首

桃花马上石榴裙,竹叶樽前玉树春,荔枝香里江梅韵。风流比太真,索新词缠住诗人。醉眼中银汉,歌声度锦云,凉月黄昏。

佳人微醉脱金钗,恶客佯狂饮绣鞋,小鬟催去褰罗带。花寒月满街,荡湖光影转楼台。未了鸳鸯债,枉教鸥鹭猜,明日重来。

清明小集

红香缭绕柳围花,翠柏殷勤酒当茶,游春三月清明假。香尘随去马,小帘栊绿水人家。弹仙百六幺遍,笑女童双髻丫,纤手琵琶。

苏堤晚兴

翠帘堤上小肩舆,乌帽风前醉老夫,浸冰壶云锦高低树。笑王维作画图,步凌波红粉相扶。罗裙酒污,兰舟棹举,月上西湖。

湖上小隐二首

自由湖上水云身,烂漫花前莺燕春,箫疏命里功名分。乐琴七桑苎村,掩柴门长日无人。蕉叶权歌扇,榴花当舞裙,一笑对樽。

梦随流水过的滩,卖地闲云山故山,倚筇和靖坟前看。把梅花多处拣,志深深茅屋三间。歌白石烂,赋行路难,紧闭柴关。

春行即事

绿笺香露洒蕉花,翠线晴风绽柳芽,游人三月湖山下。大桥边争系马,江南第一所繁华。金碧王维画,管弦苏小家,酒船回落日归鸦。

孤山宴集

长桥卧柳枕苍烟,远水揉蓝洗暮天,画图千古西施面。相逢越少年,问孤山何处通仙?否与二三子,来游六一泉,载酒梅边。

【双调】折桂令

湖上寒食

雨霏霏店舍无烟,榆荚飞钱,柳线搓绵。绿水人家,残花院落,美女秋千。沽酒春衣自典,思家客子谁怜?第一桥边,恋住流莺,不信啼鹃。

湖上道院

鹤飞来一缕青霞,笑富贵飞蚊,名利争蜗。古砚玄香,名琴绿绮,土釜黄芽。双井先春采茶,孤山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西湖,懒诵南华。

酒边即事

莺莺燕燕相亲,幸有名园,著我闲身。竹点诗痕,花消酒困,柳拂歌尘。锦帐里团香弄粉,画楼前访雨寻云。不负青春,谁共佳人,相约黄昏?

避暑醉题

俯沧波楼观烟霞,胜览方舆,独占繁华。彩舰轻帘,银鞍骏马,翠袖娇娃。十里香风酒家,一川凉雨荷花。醉墨涂鸦,题遍红楼,倒裹乌纱。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蒋士铨蒋士铨 〔清代〕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
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秋风清

李攀龙李攀龙 〔明代〕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 〔元代〕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赏析 注释 译文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张先 〔宋代〕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赏析

鹧鸪天·上元启醮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俞国宝俞国宝 〔宋代〕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