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高,越水长,越天万里吞南荒。绝峤东西开两目,中天日月悬睛光。
照破鸿蒙视太古,转盼中原一抔土。云霞明灭映天台,岩壑轩翔压天姥。
洞中仙鼠飞白鸦,玉芝茁茁森于麻。流泉瀑布奔深涧,昭明翻经曾洗眼。
唐代琼宫结构存,汉皇龙简精灵远。灏气微茫上太清,山麓下接临安城。
临安之城大如斗,不意近入李君手。峰影澄明落泮池,支颐爽气当窗牖。
龙飞凤舞古记之,片毡携去休攒眉。勿论桃李待时雨,喜得烟景迎新诗。
君来已贵长安纸,君去佳名满人耳。洒笔振衣第一峰,可念同盟者诸子。
君不见马融帐,非虚设,郑虔妙技称三绝。丈夫垂名动万年,此心肯向傍人说。
青袍黄绶且夷犹,白雪阳春若与俦。知君双目如天目,一笑山空水自流。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