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辞五羊来,老气凌云浮。意谓此孽丑,端可一战收。
秋初抵韶阳,事有大不侔。主将恣贪暴,田里多怨愁。
军马晨星稀,盗贼春云稠。倏围响石砦,穷迫已可忧。
又闻湖南陈,围困连桂州。谭侯弃南雄,笃意归旧丘。
牒报关外寇,复有开韶谋。民情堪恟恟,俨如浪中舟。
乞师与请粮,使者交庭陬。蹇余持空拳,无可应其求。
虽云百冗集,乌足回其头?精神强奋迅,随意相应酬。
或诱以好爵,或赉以银瓯。或时纠民丁,相予执戈矛。
南北各有事,惟幄聊运筹。胸次日扰扰,回首已仲秋。
连桂忽报捷,杀贼如星流。州城虽无恙,民物日已偷。
皇天实相我,幸不贻时羞。所嗟响石砦,竟为贼俘囚。
援兵既不利,与贼空为雠。桓桓蒙将军,忠义谁与俦?
讨贼为已任,誓灭贼乃休。雍容风鸣树,便捷鹰脱韝。
临事每千虑,为虑靡不周。聚粮辄充栋,飨士时椎牛。
意气益倾倒,士乐从之游。于时赖有此,长笑看吴钩。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潦倒宦情尽,萧条芳岁阑。欲辞南国去,重上北城看。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人稠过杨府,坊闹半长安。
插雾峰头没,穿霞日脚残。水光红漾漾,树色绿漫漫。
约略留遗爱,殷勤念旧欢。病抛官职易,老别友朋难。
九月全无热,西风亦未寒。齐云楼北面,半日凭栏干。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