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清代〕
淮南路。正值嵩阳归去。梨花晚、寒食初过,与汝东湖最深处。
夜凉倾斗醑。听拨银筝无数。扶红袖、酒醒回时,长是城头鼓声曙。
恨一别如雨。更南北东西,春还秋暮。许昌宫里留君住。
任作赋繁台,题诗梁苑。何期此地复相遇。仿佛似前度。
看舞。郡中署。便图遍屏山,歌残烛树。送君还上棠溪渡。
望长淮千里,依然东注。那堪言别,况绿柳,渐飞絮。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题东虎丘寺六韵
白居易 〔唐代〕
召公谏厉王弭谤
佚名 〔先秦〕
陈遗至孝
刘义庆 〔南北朝〕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正宫】醉太平
曾瑞 〔元代〕
驻马听·舞
白朴 〔元代〕
薄幸·送安伯弟
韩元吉 〔宋代〕
南乡子·云带雨
李珣 〔五代〕
石州慢·寒水依痕
张元干 〔宋代〕
点绛唇·高柳蝉嘶
汪藻 〔宋代〕
水调歌头
关注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