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未弱冠,与君昆弟游。各怀经纶业,壮气凌阳秋。
知音得袁宰,鉴赏称琳璆。君家天地崩,泣血城南陬。
释服就乡举,名姓必见收。数为礼部黜,考命宁怨尤。
子山仅五十,感疾遽不瘳。子美如孤鸿,哀鸣大江头。
其声最酸楚,闻者皆涕流。有才多困蒙,此理不可求。
我初佐星子,老守如素仇。避之拂衣去,寓迹昭亭幽。
篇章自此富,写咏穷欢忧。慈母待禄养,复尉湓浦州。
随辟宰环峰,碌碌三载周。才归遭酷罚,五体戕戈矛。
旦夕期殒灭,馀生安敢偷。粗能襄事毕,寒饿妻儿羞。
复入湖外幕,万里浮扁舟。几葬江鱼腹,迍邅百端愁。
到官未三月,开疆预参谋。招降五万户,给田使锄耰。
论功辄第一,谤语达冕旒。得邑敢自诉,断木当沉沟。
儿女相继死,泣多昏两眸。脱去殊未能,游鳞已吞钩。
春风吹瘦颊,黄尘蒙弊裘。才趋合肥府,又鞫历阳囚。
荒庭忘岁月,忽见花枝柔。清明动乡思,一水嗟滞留。
却忆藏云会,雕盘荐珍羞。高吟凌李杜,猛饮咍阮刘。
野寺想如昨,游人今白头。倏忽三十年,老大功名休。
日毂不暂止,吾生信如沤。有酒尚可醉,馀事皆悠悠。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