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元代〕
咏歌者谁子?被发号天明。妇死不复悲,失儿谁与耕!
承平五十载,不识战与争。残雪流银液,我泪同其倾。
古云百二险,夸诞生甲兵。孰能转夷途,历劫永清宁。
袁桷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送王含秀才序
韩愈 〔唐代〕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王举之 〔元代〕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草桥店梦莺莺(第四本)
王实甫 〔元代〕
【南吕】四块玉_秋望和胡致
张可久 〔元代〕
【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
马致远 〔元代〕
朝天子·归隐
汪元亨 〔元代〕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宋代〕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顾敻 〔五代〕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近现代〕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纳兰性德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