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 刘过〔宋代〕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兴赵宋王朝的众将,谁是万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飞。他出生于贫寒人家,精神却鼓舞着民众,虽死犹生。他年少时崛起于河朔,曾拉开两担力的硬弓,佩带三尺龙泉剑。他平定襄阳、江汉,拓开虢州、洛阳一带的战场,清洗了洞庭湖的战乱。北望帝京,狡兔仍在,良犬却被先烹杀了。路过旧时的战场,身为荆鄂遗民,长忆已故岳将军,悲泪如倾。
话说当年岳飞蒙难,遗恨悲苦,朝廷指责他不遵奉诏书,是真是假?臣子有罪,假如陛下圣明,可以亲自鉴别考察,岳飞不愿班师回朝完全出于一片赤胆忠心。从来分封诸侯,终究轮不到旧时的奸臣。人世间的黑夜,一旦太阳普照,忽然变得明朗。岳飞终于身着王侯的礼服,接受百姓祭拜,九泉之下也应感到荣耀,感激君恩。且看每年的三月,满地野花的春天,人们祭祀迎神,以尊王侯的大礼,祭祀岳飞英灵。

注释
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韵八叶韵,下片二十句八平韵十叶韵。
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
万人英:万人之中的英豪。
身草莽:指岳飞家境贫寒,曾做过人家的庄客。
气填膺:谓忠义之气,填塞胸臆。膺,胸。
年少起河朔:指岳飞年轻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报效国家。
弓两石:指岳飞当时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剑三尺:手提三尺宝剑。
定襄汉:指岳飞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打下基础。
开虢洛:指绍兴十年(1140)岳飞郾城大捷,先后收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国土,乘胜进军朱仙镇,离汴京(今开封)只有四十五里。
洗洞庭:指岳飞镇压了以杨么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
望帝京:谓岳飞军队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
狡兔:指北方金国侵略者。
良犬:指岳飞。
营垒:指岳飞军营。
不奉诏:指秦桧等诬陷岳飞“受诏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诏,皇帝的命令文书。
鉴临:审查,监视。
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诸侯时,用茅草包社坛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为某方王侯。
衮(gǔn):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佩:贵族身上佩带的玉器。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圭:贵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制礼器。
九泉:指底层最深处,即阴间。
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汉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时皆有。此指每年三月在庙前迎神赛会。▲

创作背景

  宋高宗时,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后孝宗为其平反昭雪。宁宗嘉泰四年(1204),岳飞被追封为鄂王,同年,刘过西游汉沔(今武汉),途经岳飞庙,作此词凭吊岳飞。

赏析

  全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上片是追叙概述岳飞的生平事迹。开头两句以问代赞,点出岳飞是万人之中的英雄。下面“身草莽”四句,是说岳飞的浩气长存,精神永在,虽死犹生。从“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北望帝京”,是说岳飞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失地。“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是写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过去是打败了敌人之后才杀功臣,可如今敌人还在,岳飞就被杀害了,这历史的悲剧令人气愤。“过旧时营垒”以下四句,写出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对岳飞的深挚怀念与无比热爱之情。

  下片抒写对岳飞被害的感慨和岳飞冤案得到昭雪后的盛况。“说当年事”,“知恨苦”,是以与岳飞谈话的口气,表露出对英雄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紧接着“不奉诏,伪耶真”的反问,有力驳斥了秦桧一伙强加给岳飞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对支持秦桧杀害岳飞的宋高宗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如果皇帝能明察忠奸真伪,就不会酿成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了。“万古茅土”三句,是对古往今来奸臣下场的概括,断定当时的奸臣也绝没有好下场,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人世夜”三句,是说茫茫黑夜必将被光明白日所代替,岳飞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下面三句就写想象中的岳飞冤案昭雪后无比荣耀的盛况,岳飞的勃勃英姿又焕然一新,重现世上。最后三句,写百姓对岳飞的怀念与祭奠,表达出人民也是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整首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凛然,围绕凭吊的主旨,将一首长调写得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作者的功力。▲

刘过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猜您喜欢
赏析

周氏敬荣堂诗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泰伯古至德,以逊天下闻。
周公去未远,二叔乃流言。
春风棠棣萼,秋日脊令原。
岂无良友生,岁晏谁急难。
当年召公诗,虑缺兄弟恩。
贤哉首阳子,此粟久不餐。
末俗益可嗟,有货无天伦。
仓卒竞锱铢,或不暇掩亲。
朝从官府去,暮与妻妾论。
手植父桑枯,俄顷楚越分。
口泽母杯圈,改作唇齿寒。
我观天地间,孰不知爱身。
有伐其左臂,那复右者存。
君看百足虫,至死身不颠。
一矢折甚易,累十力则艰。
世其有不知,利欲令智昏。
周君千载士,金玉四弟昆。
状如商山皓,雍雍古衣冠。
又如孔门科,行义皆可尊。
我行前冈上,人指孝友门。
邀我饮其家,本末能具陈。
我家所自出,嘉佑刘三元。
至今起俗说,闻者薄夫醇。
逮我先君子,仁孝俭且文。
室有相乳猫,庭有同心兰。
推梨更逊枣,左右儿曹欢。
尺布与斗粟,咄哉彼何人。
比屋二百年,试比东西隣。
东家余破釜,西里今颓垣。
萁豆自煎煮,拔地无本根。
逼逼守遗戒,岂不在子孙。
矧复学圣贤,遑恤后富贫。
谁书百忍字,何不一笑温。
我老悲古道,闻此摧肺肝。
洗盏前致词,福善天匪悭。
圣朝重揖逊,欲尧舜此民。
请君大其门,车马行便蕃。
长歌谪仙李,茂记文公韩。
我诗聊复再,语拙意则真。
此书君勿嗤,傥俟采诗官。
赏析 注释 译文

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查德卿 〔元代〕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乐清箫台

乔吉乔吉 〔元代〕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听雨

蒋捷蒋捷 〔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云带雨

李珣李珣 〔五代〕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光好·天初暖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孙光宪孙光宪 〔五代〕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汪元量 〔宋代〕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