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军败为虏获,绝粒不死重思活。
左右相随只两僮,西市放回系狱中。狱有仆夫玉卿者,欲窜中丞无与同。
闽人俞生雅好义,阴为玉卿画奇计。部署略定告中丞,转令中丞心胆悸。
为说累臣病不痊,两僮偷伴狱官眠。乘夜出狱傍城宿,诘朝早上俞生船。
狱官晨问中丞恙,双履榻前宛相向。呼僮迎医僮不行,彼此相推齐出城。
俞生船开去如箭,两僮出城盼不见。下江兵阻转柁回,扑面差池争一线。
舍船得岸望西驰,日中才闻兵马追。夜奔间道虎口脱,扳翻荆棘无完肌。
奔波力尽一僮死,中丞谒驾诉天子。俞生面受别驾恩,馀人供作军功纪。
鄞江一夜胡尘飞,中丞兄弟突重围。同来义士复散失,应向故乡觅路归。
国运重兴有天意,百官扈跸随时至。俞生皂帽翩然来,邓僮趋跄称小吏。
更闻狱官受累犹未诛,株连同类死复苏。江右返正皆赦罪,上书乞恩两人俱。
中丞者谁司寇是,得书忆旧悲且喜。特疏为叙狱官冤,两人并奉超迁旨。
诸君义重报亦殊,独有玉卿消息无。君不见小吏骑马得官职,别驾循资升大夫?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