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潼关道,微风动林木。长峡百里去,我行正仆仆。
大风变顷刻,万里惨以逐。树杪闻过沙,何须问平陆。
我口不可开,我身只匍匐。挽车两少年,行行亦长哭。
云是阌乡人,先世有官禄。县官急边粮,十户九逃伏。
里长利赂钱,我故苦独速。太平作男儿,庸调天亦福。
所恨身不长,筋力易羸蹙。母寡已十年,萧条但空椟。
有田不得耕,有事在忽倏。近岁严转输,使者日三复。
迢迢百里途,如历经纬轴。我喉亢如火,我行迅如䎘。
吏来督我行,跃马恨不骛。使者讨押钱,鞭挞褫我服。
我冤向孰陈,我泪向天瀑。语终心益伤,声吞色犹恧。
我感少年语,涕泪泫如漉。皇明百年来,万姓各安育。
草木亦有滋,少年尔曷蹙。匈奴二三载,骄气如鹯鹔。
主将小儿行,焉能办鍭镞。尔居见尔难,不见九边族。
一夫八人管,剥削尽膏肉。往者禁军出,人家无完畜。
膂力代出役,瘁敝内供谷。土炕亦见夺,何况妻与仆。
此本亡赖子,亡命入军牍。三帅皆诡随,安知有钤束。
少年尔莫苦,主上正恭穆。行当致雍熙,边庭永安肃。
尔身当不劳,尔家亦永复。少年感我言,再拜向天祝。
愿主万年寿,保我有饘粥。愿民如春草,长养无践殰。
挽车向西去,气色犹睦睦。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莺花伴侣,效卓氏弹琴,司马题桥。情深意远,争奈分浅缘薄。香笺寄恨红锦囊,声断传情碧玉箫。都为可憎他,梦断魂劳。
【六幺遍】更身儿倬,庞儿俏。倾城倾国,难画难描。窄弓弓撇道,溜刀刀渌老。称霞腮一点朱樱小,妖娆,更那堪杨柳小蛮腰。
【穿窗月】忆双双凤友鸾交,料应咱没分消,真真彼此都相乐。花星儿照,彩云儿飘,不提防坏美众生搅。
【元和令】谩赢得自己羞,空惹得外人笑。多情却是不多情,好模样歹做作。相逢争似不相逢,有上梢没下梢。
【赚尾】那回期,今番约,花木瓜儿看好。旧路高高筑起界墙,尽今生永不踏着。唱道言许心违,说的誓寻思畅好脱卯。待等些气高,难禁脚拗,不由人又走了两三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