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旃檀香,经秋不蚀气。法林吹爽飙,龙象各颜霁。
我从烦愁天,来此欢喜地。涤垢澄寸胸,已无世间事。
癯僧戒律深,能识居士意。掘发珍珠藏,未容绀云閟。
远自贯上人,下及罗华辈。画派如禅支,一一辨难昧。
泡电一刹那,旧家几陵替?采壁烟藻光,黄泉梦同逝。
可怜五色狮,马厩屈疲睡。幸搜金刚魔,力与荡尘秽。
继起梁与杭,湖山践明誓。小转因缘轮,大树宰官卫。
龙泓具愿力,续作后筏济。遂使半席楼,上瑰结灵秘。
客如枯井蛙,咋舌不能偈。吾亦何所修,增此眼福慧。
食息资阴阳,琉璃等柔脆。纵为南部民,不夺舍利贵。
且饱山厨斋,空实屏一切。静听西窗蝉,独语坏墙桂。
出门振领歌,苍翠拂无际。高甍佛日悬,照耀两峰髻。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