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阳春二三月,花与郎同色。明知苦淹留,盛年不可得。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地震
蒲松龄 〔清代〕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
元好问 〔元代〕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元代〕
【越调】天净沙 探梅
徐再思 〔元代〕
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田为 〔宋代〕
燕归梁·春愁
石延年 〔宋代〕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王寂 〔金朝〕
女冠子·昨夜夜半
韦庄 〔唐代〕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 〔清代〕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