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说圣所择,愚谋帝不罪。况乎言有文,白黑时利害。
前日林书生,自谓胸臆大。潜心摭世病,荣成谓可卖。
投颡触谏函,献言何耿介。云昨见凶星,上帝下警戒。
意若日昏㧻,出处恣蜂虿。安坐弄神器,开门纳珍贿。
宗支若系囚,亲亲礼日杀。大臣尸其柄,咋舌希龙拜。
速速伐虎丛,无使自沈瘵。陛下幸察之,聪明即不坏。
如忽贱臣言,不瞬防祸败。一封朝飞入,群目已睚眦。
力夫暮塞门,执缚不容喟。十手捽其胡,如负杀人债。
幽诸死牢中,系灼若龟蔡。亦既下风指,黥而播诸海。
长途万馀里,一钱不得带。必令朝夕閒,渴饥死于械。
从前有口者,蹜脰如气鞴。独夫已去除,易若吹糠粺。
奈何上帝明,非德不可盖。倏忽未十旬,炎官下其怪。
乙夜紫禁中,一燎不存芥。天王下床走,仓猝畏挂碍。
连延旧寝廷,顿失若空寨。明朝黄纸出,大赦遍中外。
嗟乎林书生,生命不可再。翻令凶恶囚,累累受恩贷。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