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方指子,七日后长至。五星如连珠,贞符协天瑞。
詄荡天门开,日射觚棱次。公卿俨行列,百寮咸备位。
云中露布下,琅琅动天地。十月日在未,军府秉咨议。
雷动传滇城,十万连步骑。贝子坐武帐,诸道师总萃。
将军拜韨社,偏裨怒裂眦。搜穴剪狐鼠,然犀照魑魅。
天上舞钩梯,地中鸣鼓吹。不遑濡马褐,况敢执象燧。
胆落钟讵闻,约长发竞系。半年筑长围,屏息门书闭。
樵采路久绝,啖食到残骴。鼫技悔已穷,蚁援复何冀。
孺子一匕殊,伪相五刑备。自然天助顺,岂曰吾得岁。
昆明水清泠,金马山屃赑。妖氛一朝洗,磨崖勒文字。
釐圭命召虎,乘轩宠邴意。六诏歌且舞,给复置官吏。
皇哉圣人德,涵育及动植。手提三尺剑,削平诸僣伪。
何以硎曰仁?何以淬曰义?所以八年中,次第芟丑类。
师行不驿骚,民居不憔悴。自兹万斯年,櫜弓兵不试。
敢告载笔臣,著之大事记。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