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何日不絪缊,惟有秋来清气淑。牛女相期岁一周,鹊桥为渡天河缩。
此时会合喜融融,人间乞巧争驰逐。吾兄是日挂桑弧,共羡生庚为专禄。
生当巧节性非巧,老而抑抑无边幅。忆昔少年食贫时,吾兄舌耕母顾复。
有时兄耕予欲耕,吾兄惟劝予力读。比予子衿兄未休,即叨一第犹缩缩。
尝入楚闽憩衙斋,每云无负古良牧。家食承欢也怡怡,路上逢人说恂穆。
布素每经数十年,出入犹然减从仆。积寸累铢供国税,儿孙株守咸式谷。
世态炎凉似险巇,不与雷同争转毂。屡宾乡射屡逡巡,郡邑得闻不得目。
更有俭勤推嫂氏,祇今踰入犹操作。因之合室仰淳风,相师织衽为雍睦。
诞辰家庆集称觞,堂上双眉馀百六。始知甘苦有乘除,苦尽甘来算不错。
啬而必寿信有之,寿考繇来先五福。愧我徐行可勉持,愧我燕诒渐匪夙。
阶前服食悦纷华,不似吾兄事悃愊。回思积德已百年,孝弟诗书为忠告。
用是长歌不讳贫,返朴还醇绵世族。吾兄太朴今犹存,八千椿树为兄祝。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