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鸿门会

杨维桢 杨维桢〔元代〕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
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如赭。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乌云迷漫了秦时的雄关,大地掩没山河的门户。两只苍龙正在相斗,一会儿白日高照,一会又满天大雨。
且举玉钟饮酒,愁云恨海翻覆,那边正巢居窥伺,有一对凶恶的猰貐。
万古千秋的天上,岂能有两轮金色的太阳。天的那一个角落,只有残星和月亮的光芒。
座中的来客有天子的气象,七十二颗黑痣像明珠排布在左腿之上。
十万大军齐声呼喊,呼喊声震地摇天。将军拔出长剑,剑光照红了容颜。
将军下马,力能拔山,豪气于云,黄河翻卷,
剑光上天,星月凋残,明朝划却了河山一半。
将军把来客送走,亚父的玉斗撞破了耿耿青天。

注释
鸿门会: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废秦苛法。项羽率诸侯军至鸿门,听部下言,邀刘邦赴宴,欲杀刘邦,幸项伯相助与张良、樊哙谋勇,刘邦逃脱了厄运。
鸿门:地名,在今陕西新丰镇鸿门堡村。
天迷关,地迷户:传说中天有门,地有户。用“迷”用来形容天地混沌莫辨之状,这里喻秦末天下无主。
“东龙”句:此句化用《周易》“龙战于野”之意,比喻刘邦、项羽两军对峙。
东龙:指刘邦。传刘邦为赤帝子。
西龙:指项羽。
碧火吹巢:化用李贺《神弦曲》“笑声碧火巢中起”一句。碧火,王充《论衡·论死》:“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磷火色碧,故言碧火。吹巢,烧鸟巢。
双猰貐(yà yǔ):喻指欲害刘邦的范增、项庄。猰貐,食人怪兽,似狸而善走。
二乌:即二日。《淮南子·精神训》曰:“日中有踆乌。”故以乌代日。客:即刘邦。
馀:有版本作“余”。
座中有客:此指刘邦。天子气:《史记》载,刘邦所至有五采气,为天子气。
左股七十二子:事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赭(zhě):这里指赤红色。
彗:即所谓扫帚星。古人认为此星为妖星,是不祥之兆。
“将军”句:承上文,句中“将军”当指项羽。
呼龙:鸿门会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故曰“呼龙”。客:指刘邦,在鸿门宴中刘邦为客。
撞玉斗:指范增挥剑击碎刘邦送来的玉斗。▲

创作背景

  秦朝末年的鸿门会,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有详细记载。而杨维桢生活在元代末期,其所处的时代与秦末有很多相似之处:尖锐的社会矛盾,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长期的战乱纷争,这些也都是元末社会的特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先后起兵抗元,后来又相互争杀,角逐帝王的宝座,与秦末刘项之争如出一辙。杨维桢在元末因避兵乱,曾隐居富春山,又徙钱塘,再徙松江,他曾先后拒绝张士诚、朱元璋的礼聘,时事的风云变幻,他都感受很深。此诗即是杨维桢以鸿门会这一史事为题材的咏史之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从刘范、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从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从刘、项双方:刘范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范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杨维桢这首诗的所长是想象丰富,运笔兼有空灵和奇崛两个不容易统一在一起的特点。鸿门宴中刘范、项羽以及范增、项庄、樊哙、张良等都有许多生动的性格鲜明的言语行动,这些经过司马迁的刻画,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若再重复描从,便无新意。如张宪《鸿门会》从:“披帷壮士发指冠,侧盾当筵请公舞。白发老臣心独苦,玉玦三看君不语。诗这不如读《史记》更具体、更生动。杨维桢此《鸿门会》则不大,他完全撇开刘、项等人在宴会中具体的言语行动,而驰骋其缥缈不羁的灵思,从当时群雄角逐的大形势着眼,刻画其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时代氛围。因此,读此诗的时候有一种读《史记》时所没有的审美感受。

  此诗前六句,纯作时代氛围的刻画。首句迭用两个“迷诗字,极言天地混沌莫辨之状,暗喻秦末天下无主,一切都动荡不定的情势。其时秦王子婴已降,秦军已摧垮了,大各起义化领拥军自重,为“东龙诗或为“西龙诗行云布雨,阴晴不定。一场更为复杂、难以逆料的战争在酝酿着,因为“照天万古无二乌诗,天无二日,秦朝一亡,揭竿起义的诸化领终究是要决一雌雄的。鸿门会可以说正是这一矛盾激化与公开化的标志。

  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顿大跳到宴会上,分别描从刘、项双方:刘范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诗中描从项羽,称他“化军下马力排山诗。项羽素以勇猛称,设鸿门宴把刘范召来,虽大恼恨刘范捷足先登,大也并没有把刘范当作一回事,大有一跺足便可使山河颤抖之气概。故诗中以“气卷黄河酒中泻诗句形容之。李贺《梦天》诗有“一泓海水杯中泻诗句,描从从天上望下来大海之小似乎只能注满一杯;此则从项羽气概之大,似乎可以把黄河注入酒杯中,一饮而尽。此充分说明了项羽对潜在的敌手刘范是掉以轻心了。

  后四句则以极精练、极富韵致的笔调,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剑光上天寒彗残诗鸿门会中双方剑拔弩张,最惊心动魄者莫过于项庄舞剑了。诗从其直如天上飞划而过的彗星,是险到了极点。而后,项伯为报张良救命之恩通敌,项羽因自傲而手软,其结果是刘范得以逃席逸去,鸿门会不了了之,这便是诗中所从的“化军呼龙化客走诗的局面。项羽坐失了消灭潜在对手刘范的最佳时机,对此范增愤愤不已,在刘范脱身后,张良谢,以白璧一双赠项羽,玉斗一双赠范增。项羽受璧,范增则恼恨已极,置玉斗于地,拔剑撞而破之。诗人高度评价范增的识见,故把他撞玉斗的行动喻为“石破青天诗。

  全诗造语奇崛,意境幽诡,颇有些接近李贺的风格,个别地方如“碧火吹巢诗,袭自李贺的《神弦曲》:“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诗他没有正面去实从刘、项对峙的军事形势,而是用了一连串似乎无关的奇特的比喻加以烘托。如“东龙白日西龙雨诗、“残星破月开天余诗、“碧火吹巢诗、“石破青天诗等词句,均难以通常的语法或逻辑去理解。大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又十分形象地勾画了秦末动乱的社会状态以及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的形势。这样一种以许多奇丽古怪的物象来烘托诗歌意旨的手法正是李贺诗歌的特征,显大杨维桢此诗颇多借鉴李贺之处,特别是同一题材的《公莫舞歌》。大比较而言,李贺的《公莫舞歌》稍嫌堆砌,格局不大,此诗则纵横驰骋,元气淋漓。▲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别得书字

李白李白 〔唐代〕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革对灵王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赏析 注释 译文

箕子碑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赏析

【中吕】普天乐_赠白玉梅滴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赠白玉梅

滴仙名,乐天姓。缁尘不染,玉骨长清。西楼羌管声,东阁新诗兴。艳紫妖红尘俗病,论风流让与琼琼。孤山旧盟,黄昏月明,夜雪初晴。

别怀二首

故人疏,忧心悄。愁云淡淡,远水迢迢。一以白雁寒,几点青山小。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向写遍芭蕉。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诸残潮。梦初回,愁难禁。青楼痛饮,彩扇新吟。金莲小步移,玉藕香腮枕。惜雨怜云别图甚?五百年一对知音。别离动心,分明为您,憔悴如今。

客怀

楚山云,湘江岸。霜添白发,日减朱颜。秋风马耳寒,夜雪貂裘绽。万里南归孤飞雁,动离情故国乡关。闲身易懒,体官怕晚,倦羽知还。

收心二首

姓名香,行为俏。花花草草,暮暮朝朝。关心三月春,开口千金笑。惜玉怜香何时了,彩云空声断鸾箫。朱颜易老,青山自好,白发难饶。旧行头,家常扮。鸳鸯被冷,燕子楼拴。偷将心事传,掇了梯儿看。系柳监花乔公案,关防的不似今番。姨夫暗攒,行院斗侃,子弟先赸越。

秋怀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道情

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槽前有限杯,门外无常鬼。未冷鸳帏合欢被,画楼前玉碎花飞。悔之晚矣,蒲团纸被,归去来兮。

渡扬子江

凤鸾吟,鱼龙竞。舟移古渡,潮打空城。清风江上筝,明月波心镜。未尽诗人登临兴,写新声寄与卿卿。金山雪晴,玉杯露冷,银海花生。

赏析

【仙吕】点绛唇 闺愁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花落黄昏,暮云将尽,专盼青鸾信。宝兽香焚,又到愁时分。
  【混江龙】相思慰闷,绣屏斜倚正销魂。带围宽尽,消减精神。翠被任薰终
不暖,玉杯慵举几番温,鸾钗半鹑蝉鬓,长吁短叹,频啼痕。
  【寄生草】琼簪折,宝鉴分。今春又惹前春恨,泪珠儿滴尽愁难尽,瘦庞儿
不似当时俊。思量几度甚时休,相思满腹何年尽?
  【金盏儿】风逼透绣罗衾,风刮散楚台云。檐间铁马风敲韵,风摇闲阶翠竹
不堪闻。风筛帘影动,风传漏声频。风熏花气爽,风弄月华昏。
  【后庭花】兽炉中香倦焚,银台上灯渐昏。罗帏里和衣睡,纱窗外曙色分。
想情人,起来时分,蹀金莲搓玉笋。
  【赚煞】捱的到天明,却有谁亻秋问?咋夜和衣睡把罗裙皱损。一面残妆空
泪痕,日高也深院无人。掩重门,烦恼向谁论?独对菱花整乱云。恰待向瘦庞儿
上傅粉,欲梳妆却心困,气长吁呵的镜儿昏。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江南·天上月

佚名佚名 〔五代〕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刘过刘过 〔宋代〕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文征明文征明 〔明代〕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衫湿遍·悼亡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