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元代〕
水国红叶下,万山白嵯峨。扶胥无垠接天际,望舒力挽沈金波。
人言老蟾那有光,为借三足之乌起荧煌。乌已入地蟾在天,此说讵得然。
或言大块蓬蓬气为主,浮空五色神后辅。顾菟在腹不得吐,下入八瀛金碧聚。
贝宫楼台珠结户,穹龟前驱老蛟舞。千人之目皆在水,各持一月得欢喜。
夜阑斗转银河倾,变灭消沉去无趾。
袁桷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 〔金朝〕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
薛昭蕴 〔唐代〕
眼儿媚·咏梅
纳兰性德 〔清代〕
四园竹·浮云护月
周邦彦 〔宋代〕
鹤冲天·梅雨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代〕
蝶恋花
李夫人 〔五代〕
浣溪沙(和王通一韵简虞祖予)
王质 〔唐代〕
苏幕遮(送张删定赴召)
君不悟
徐积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