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明代〕
二子采芙蓉,因得直通理。刊落支蔓烦,于以观太始。
尝闻十丈花,孤光映天地。何以映天地,如船之藕是。
欲窥本来相,来照玉井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越女词其二
李白 〔唐代〕
杂曲歌辞 少年子
青云年少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蝶恋花·衰草残阳三万顷
辛弃疾 〔宋代〕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童趣
沈复 〔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大德歌·夏
关汉卿 〔元代〕
【商角调】黄莺儿_寓僧舍秋色
睢景臣 〔元代〕
【越调】斗鹌鹑_双陆四角盘
周德清 〔元代〕
蟾宫曲·雪
薛昂夫 〔元代〕
生查子·情景
姚宽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