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钟断夜色寒,孤吟客衣薄。月色半城虚,砧声四邻作。
更残酒气微,坐久灯花落。乘兴理归帆,四望无诸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元代〕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元代〕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宋代〕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纳兰性德 〔清代〕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宋代〕
哨遍(秋水观)
八声甘州(读周公瑾传)
王质 〔唐代〕
望江南二首(贺毛检讨生辰)
廖刚 〔宋代〕
一落索(东归代同舟寄远)
毛滂 〔宋代〕
江神子(述情)
赵长卿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