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唐代〕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周郑交质
左丘明 〔先秦〕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中吕】普天乐 别情
查德卿 〔元代〕
一叶落·一叶落
李存勖 〔唐代〕
清平乐·纤云扫迹
刘克庄 〔宋代〕
渔父词(其四)
王谌 〔南北朝〕
蝶恋花
李夫人 〔五代〕
满江红(渔舟)
王质 〔唐代〕
八声甘州
郑梦协 〔宋代〕
桂枝香
徐宝之 〔宋代〕
鹊桥仙(寿赵帅)
李仲光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