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世在城西居,翰林吴君为缋图。长安尘沙正眯眼,突兀忽见先人庐。
二百年来有此屋,东南斜抱两河曲。城边绿树万家烟,桥畔朱楼百竿竹。
横河北绝官渎流,烟波浩淼无春秋。鸥凫四散不知处,鸣榔往往闻渔舟。
直河西接钱青水,迤逦长流百余里。估帆日夜排樯来,艳说霞川一湾绮。
蓬莱驿路清风多,连云绰楔垂女萝。会龙尚记前朝事,卧虹不绝行人歌。
先人辛苦一廛寄,旧德清门子孙庇。规制朴陋无敢增,宗族环居莫轻弃。
幼骑竹马携短童,东眷西眷随所从。鹅鸭时闹比邻塾,纸鸢闲趁陂塘风。
最忆读书一弓地,杨柳临池滴窗翠。拥卷随时倚树吟,洗研呼俦捉鱼戏。
我生二十行适燕,沧海横溢无愚贤。马蕃亦逐贾区尽,桑柘一例随飞烟。
归来城郭都非旧,到岸牵船暂相就。新丰门巷何处寻,安仁故第从谁售。
海燕年年绕屋飞,梦中图画是耶非。多情惟有霞川水,日望行人万里归。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