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蹋要路行。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
白居易 〔唐代〕
【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王举之 〔元代〕
【越调】小桃红_别澉川杨安
张可久 〔元代〕
满江红·小院深深
岳珂 〔宋代〕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温庭筠 〔唐代〕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辛弃疾 〔宋代〕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南乡子
虞刚简 〔唐代〕
减字木兰花(圣节鼓子词)
姚述尧 〔宋代〕
鹧鸪天
石孝友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