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凤凰山下
张红桥 〔明代〕
积雨雉城即事三首 其一
李达 〔明代〕
不闻有异但吴语,难与并居聊越吟。邻县溪山阳羡好,满船风月五湖深。
偶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适见梅花
刚知念佛三昧力,证见眼中枯木春。我忆不殊此花念,雪融来作染香人。
示老马十首 其一
释函可 〔明代〕
日行三万犹嫌缓,便到瑶池路亦穷。年老力衰甘处后,任他逐电与追风。
题天公寄画山水
身在山中不识山,何人泼墨寄柴关。雪深最好无蹊径,竟入长松大壑间。
落花十首 其五
何须洒泪向空枝,狼藉苍苔苦不辞。细想芳园繁茂日,由来不是别风吹。
入山杂咏二十首 其十四
半掩柴关一径苔,山梨几树落堆堆。老僧定起开眸看,疑是山猿拾果来。
赤公同诸公游千山余不能从二绝 其二
险阻曾经百念轻,半瓢随地足平生。不须重话尘中路,纵是名山也懒行。
赠德悟师
一把枯茆百仞山,殷勤何意扣禅关。须知十万西方路,只在寻常杖策间。
忆故山梅
不如此地雪花多,月落村头可奈何。翠羽无声魂已碎,梦中蝴蝶泪成河。
三官庙
宫阙崔嵬近大罗,云裾琼佩老仙多。琅璈奏罢星辰隐,永夜如闻不二歌。
赠一真师
瑜珈习后学毗尼,土榻蒲团日掩扉。十诵从今须细讨,莫教辜负水田衣。
贺藏主师新筑
筑得幽居典却衣,土床茶灶厂荆扉。白云自许时来去,不放红尘一点飞。
送藏主师游长安二首 其二
长安箫鼓闹声喧,料得君游自晏然。一见故人便回首,旧山明月待君圆。
赠净如师
何须看教与参禅,运水搬柴傲昔贤。万行尽从勤处满,西方曾有自生莲。
赠寂庵师
日高三丈各安眠,早起何人独灌园。须信祖师真的意,元来只在辘轳边。
开原
颓垣荒草乱云横,野老仍传五国城。欲拟招魂愁漠漠,何人能听杜鹃声。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二
初至文殊寺,日暮雪绥绥。冻手解皮囊,短札外无馀。
主人敬爱客,烧泉夜围炉。遂罄乡国语,一一与泪俱。
或尔强欢笑,或自简残书。谈道欲抗昔,言诗每起予。
得句必朗咏,时惊山鬼呼。寒腊亦易过,从予策蹇驴。
遍视新流人,兼履旧边隅。一闻西岳言,跃跃动衣裾。
爰登千山顶,翘望医巫闾。分题写怪石,摘食尽野蔬。
冰解梨花落,兴尽春已徂。扶杖过金塔,寺小足安居。
况复主人贤,善谑礼无拘。经夏复经秋,凉风满庭除。
忽忆匡山期,掩卷赋归与。严命难再淹,令我立踌蹰。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五
且喜免霜雪,其如多风波。知尔能自信,风波奈尔何。
因再整麻履,还向蓟门过。京尘犹漠漠,京阙尚峨峨。
此地惟贵游,孤钵莫蹉跎。
冬日偶成十首 其六
防微犹或疏,何况弛其太。星星欲燎原,涓涓欲成海。
内心起芒忽,相续必以害。咄哉野千流,口口矜无碍。
神明虽至耸,顾影恬莫怪。安得持身者,终始期勿败。
枯鱼过河泣 其二
枯鱼过河泣,劝鱼且莫泣,劝鱼且莫悲。若能一滴水,扬鬣还天池。
山居十首 其九
剪藤缚木依崖,凿石引泉入屋。结构不俟岁时,经纶已遍山谷。
孤松和诸子作因忆归宗复生松
释函是 〔明代〕
寒影敛幽壑,涛声响万山。一株非我意,孤韵共人閒。
干入春云里,枝横夜月间。鹤巢应未改,犹待老僧还。
度大庾岭
爱雪辞乡国,秋风送马蹄。庾关终古峙,猿狖至今啼。
五老人初望,三山日渐西。徘徊下原隰,叠叠白云迷。
出小持船作二首 其一
严城不易出,独许看云人。附郭馀孤木,空斋无四邻。
水亭深夜月,烟树旧时春。对此清幽趣,谁怜梦里身。
霍觉商父子四人死难二首 其一
生平多慷慨,死国在儒林。父子情偏重,君臣义独深。
碧潭今日事,明月古人心。俯仰堪谁语,一堂玄对森。
怀石鉴姜山
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
诸子夜集方丈
相对今何事,相期尽一生。夜寒茶椀重,人静烛花明。
密坐偏多意,微言岂为名。山中与山外,谁会此时情。
悼旋庵湛都寺六首 其四
万里秋山好,凋零逼岁除。晴空填翠黛,碧汉挂蟾蜍。
草树无常色,光辉亦暂舒。悠悠尘世里,谁独爱吾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二十八
目前生意满,到处野情疏。藤挂偷梨鼠,苔沉入涧鱼。
农夫忙播种,稚子懒观书。旷大劫来事,悠然见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