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为天之阳,其人多文明。精神得日月,变怪成文章。
朱火所沐浴,一一含珠光。蔽亏牂牁海,照曜祝融宫。
朱明一洞穴,阴与衡岳通。祝融亦水帝,来治临扶桑。
文章作司命,吾党所大宗。炎德在辞华,明明烛四方。
云汉同昭回,朱鸟分光芒。始自洪武初,五星会文昌。
海隅作邹鲁,白沙应其祥。弟子王佐才,冠以梁文康。
不草威武诏,以臣名君王。秦藩却请地,正直持天纲。
忠谟动武庙,相业高始兴。兰汀乃族孙,扬葩继后行。
艺林尊正朔,风雅何铿锵。其笔女珊瑚,其墨黄金珰。
写用鲛人绡,薰以鹤顶香。奇丽掩中原,郁为日南英。
与师泰泉公,大小皆凤凰。君今同一本,峨峨南海梁。
明月出琼蚌,朝霞吐神龙。丹山无凡羽,桂林多奇芳。
六经乃神器,羽翼不敢忘。逝将嗣先美,令名流玉堂。
努力就计偕,上书惊公卿。同里霍与伦,亦可相翱翔。
伊予为隐夫,未能垂素功。研精在神化,徒欲参羲皇。
著述虽满籯,不如君秕糠。及早得志归,求我乎混茫。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